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實現橋梁監測從 “肉眼檢查” 到 “智能感知”
在橋梁的日常養護和定期檢查中,肉眼檢查是一項基礎且重要的工作內容。養護人員會通過肉眼觀察橋梁的各個部位,如梁體、橋墩、橋臺、伸縮縫、支座等,查看是否有裂縫、變形、混凝土剝落、鋼筋銹蝕、位移等明顯的外觀缺陷和異常情況。這種檢查方式能夠快速發現一些較為直觀的問題,對于及時掌握橋梁的基本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而僅依靠肉眼檢查是不夠全面和精確的。橋梁結構復雜,很多內部缺陷和潛在問題無法通過肉眼直接察覺,如內部鋼筋的銹蝕程度、混凝土的密實性、結構的應力分布等。除了肉眼檢查外,還需要結合其他專業的監測手段——WITBEE?萬賓科技?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來實時、全面、準確地評估橋梁的結構性能和安全狀況。
一、依賴人工、經驗驅動的維護模式的被動性
1.人工檢測通常每年或每幾年檢測一次。在檢測周期之間橋梁結構可能發生各種損傷和變化,也難以捕捉到結構在特殊工況下(如極端天氣、突發事故等)的響應和損傷情況。
2.橋梁結構中有許多隱蔽部位,如箱梁內部、橋墩基礎等,人工檢測難以到達這些位置進行全面、實時的檢查,可能由于檢測手段的局限性無法準確發現隱蔽部位的微小裂縫、腐蝕等早期損傷跡象。
3.當橋梁結構出現突發狀況或明顯的病害時,人工檢測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準確發現損傷的位置和程度。從發現問題到制定維護方案、組織施工等環節都需要較長的時間。
二、從“肉眼檢查”到“智能感知”
肉眼檢查作為傳統橋梁檢測手段,僅能對橋梁表面可見部分進行粗略檢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覆蓋橋梁的主梁、橋墩、橋臺、支座等關鍵部位,能對橋梁結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智能感知。它不僅能實時監測橋梁結構的應力、應變、振動等力學性能指標,還能對溫度、濕度、風荷載等環境因素展開不間斷監測,幫助運維單位精準把握橋梁的工作狀態。
尤其是大型復雜橋梁,傳統人工檢測成本高昂且因難以獲取橋梁的實際狀況,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維修,增加養護成本或延誤維修時機。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搭載的先進傳感器,實現對橋梁病害和安全隱患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工作人員可依據預警信息迅速制定相應的養護與維修方案,讓養護工作搶在橋梁病害惡化前開展,避免因橋梁突發狀況導致的交通中斷等。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降低了因不當監測和維修對橋梁主體造成的隱性損傷,不斷為延長橋梁壽命、保障通行安全提供數字化支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