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監測系統怎么布點?
隧道安全監測的布點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強的工作,涉及隧道結構特點、地質條件、運營階段、風險源類型等因素。其目標是實現對隧道結構安全、運行狀態、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實時感知與預警。那么,WITBEE?萬賓科技?隧道安全監測系統的各個傳感器應該如何實現更準確的布局呢?
一、布點原則
1.優先在地質復雜段、結構薄弱段、施工變形敏感區等設置監測點;
2.在隧道拱頂、拱腰、邊墻、仰拱等結構受力集中處布點,確保結構響應實時掌控;
3.包括結構變形、圍巖位移、收斂變形、支護應力、水位滲壓、地表沉降等要素的全覆蓋;
4.對鄰近建筑物、高速公路、地鐵交叉口等周邊城市生命線設施布設高頻、密集監測點,提升風險應對效率。
二、各個傳感器在哪“安家”更合適
1.智能加速度監測儀
智能加速度監測儀主要用于實時獲取隧道結構的動態響應數據,包含微震動、微變形、沉降趨勢、結構裂縫發展等,是評估結構健康狀態的核心傳感設備。其安裝位置應優先選擇隧道拱頂中央,這是結構受力的匯集區。此外,對于隧道兩端拱頂也應布設同類儀器,特別是在進入段、出口段,由于地應力變化劇烈且銜接地面結構,易產生結構應力集中、變形累積等問題,因此布點可增強數據采集的代表性。
2.傾角振動監測儀
傾角振動監測儀用于監測隧道結構構件的角度變化和細微位移,適用于監測其在應力作用下的形變、裂縫擴展趨勢等情況。其布設應優先選擇隧道中的關鍵受力部位,如拱腳、拱腰、邊墻及初支結構連接點等。這些位置既是結構力學穩定性的關鍵點,也是變形預兆最敏感的區域。尤其在圍巖類別不良、支護復雜或存在地質不均勻影響的情況下,能夠早期察覺支護系統屈曲、傾斜、失穩等現象,是防止塌方、掉塊等突發風險的重要防線。
3.地埋式積水監測儀
積水問題是隧道安全運營的一大隱患,可能引發路面打滑、電氣短路、結構浸蝕等問題。地埋式積水監測儀的安裝點應優先設在隧道的最低標高處。同時,在隧道排水溝匯集口、易滲水段、沉降突變段也應布設,以實現雨水、滲水或意外漏水的快速感知,確保一旦出現積水超限情況便可以通知運維單位。
隧道安全監測系統基于各個傳感器的齊心合力,服務于隧道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識別,是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運維的一大基礎保障。
相關閱讀: